紀錄:
活著 是一部由餘華所著的小說,敘述了一個中國農民的生命故事。這位農民名叫福貴,經歷了家庭的破碎、饑荒、苦難和社會的變革。小說通過描繪福貴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反映了中國農民在動盪時代中的生存狀態和心理變化。這部作品揭示了人性的脆弱與堅韌,以及對生命的堅持和對希望的追求。它深刻觸動了讀者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這本書可以訓練同學們的觀察力,訓練同學們的想像力,訓練同學們把簡單的經濟理論與概念來解釋表面看是複雜無比的世界。只要同學們能用心嘗試,他們會體會到經濟學是有趣非凡的學問。
例如在現實世界中,為什麼不同的商品會有不同的訂價方式,有買2送1,有拍賣型式,更會有送贈品等的方式去吸引顧客。
這本結集示範著作者怎樣以簡單的理論處理街頭巷尾的現象。他認為處理街頭、處理都市、處理國家、處理世界,等等的現象,需要的也不過是那些簡單的理論。
經濟學大師 熊彼得、海耶克 大力推崇的經濟學經典——這本150年前的經典著作告訴我們:為什麼政府常犯錯、為什麼法律不正義,什麼才是健全的經濟邏輯。本書的作者巴斯夏(Frederic Bastiat)是十九世紀的法國經濟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大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稱讚巴斯夏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經濟新聞記者」。海耶克(F.A. Hayek)稱他是「政治經濟評論的天才」。在〈看得見與看不見的〉(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這篇文章中,巴斯夏以一個小孩打破了玻璃窗為例,說明一個行為或政策,即使在當下有看得見的結果(通常是某種利益),也可能有看不見的後果(通常是某種傷害)。然而,每當政府推行新政策,往往只看到「看得見」的部分、忽略了「看不見」的部分,或是只看到短期效應、忽略了長期效應,而導致政策失敗、人民受害,造成種種不公。以破窗戶的寓言為開端,所探討的主題包括:課稅、政府補助(產業、藝文活動、教育)、公共建設、公務員、貿易保護主義、就業問題、節儉的矛盾等等。這篇文章寫於1850年,但直到今天,仍持續發揮影響力。作者著書立說,大力宣揚經濟自由、私有產權、人權的理念,以及為何應該採取自由貿易,並且節制政府的權力。在他辭世百年之後,重新又開始被人們討論,知名經濟作家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就是受到這篇文章的啟發,而寫出經典之作《一課經濟學》。其中的破窗戶寓言,首次提出「機會成本」的概念,雖然要到五十年後這個名詞才被確定下來。在另一篇名作〈論法律〉(The Law)當中,巴斯夏批評當時盛行的社會主義思想,說明政府施政不是萬靈丹,政府只應該具有「有限的」功能——保護人民的生命、自由、財產安全,它不能什麼都做。利益團體常常藉由法律,掠奪平民百姓的財產,這就是「合法掠奪」,也就是所謂「五鬼搬運法」。作者說:「法律有時會與掠奪者站在一起,甚至會親自進行掠奪,好讓受惠者免於羞恥、危險與良心不安。」「我們這個時代盛行著一種幻覺,以為透過彼此犧牲一些利益可以造福所有的階級——以法律為幌子,實際上進行的卻是全面掠奪。」「法律會被誤用,主要有兩個原因:不智的自私,和錯誤的博愛。」最後一篇文章〈蠟燭製造商的請願書〉(The Candlemakers Petition),是一則流傳很廣的諷刺寓言,是說照明廠商集體向國會議員請願,請求立法禁止太陽光進入室內,建築物應該全部拉上窗簾,以確保蠟燭、各種照明生產商的利益。本書精選巴斯夏的經典文章,在當今政府的管制措施橫行、政策作為不彰的時刻,對於經濟、社會政策應該怎麼做、政府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本書都是最佳的借鏡。
一股新的力量正在分裂社會:大城市和郊區小鎮、核心地區和邊境、擁有專業技能的菁英與缺乏教育者、富裕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隨著這些分歧的加深,也漸漸令人們對戰後崛起的社會民主失去道德義務。目前為止,這些裂縫只能透過民粹主義和社會主義復興得到回應,也導致美國川普當選總統、英國脫歐付諸實行,和德國民意重返極右派的懷抱等現象崛起。我們總是聽聞太多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但至今仍沒有任何人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透過這本充滿熱情與激烈辯論的作品,經濟學家保羅,柯利爾描繪如何以原創及道德的方式來治癒這些傷痕,透過經濟、社會和文化,以冷靜的實用主義取代狂熱的復興運動。其中他也揭露身處於這些分歧當中的親身經歷,包括從藍領階級的雪菲爾德區搬到競爭激烈的牛津,在英國與非洲兩地間往返工作的經驗。
素食,是簡約生活的起點。從吃進肚子的食物開始,到生活美學與心態,1000天的素系練習。本書會介紹由茹素初期因不懂吃而營養不足,到後來找出均衡又豐富的素食之道;體驗過吃太多奶製品而帶來嚴重暗瘡問題,再轉為純素食者的經歷;跨越過家人的不理解和刻意遷就肉食朋友的「黑暗期」,再修習創意食譜再尋找城裡美味的素食餐廳
《富爸爸,窮爸爸》的架構圍繞在作者羅勃特•T•清崎童年時,兩位爸爸教他面對財務應該要有的想法和體悟。窮爸爸是清崎的親生父親,他跟我們大多數人的爸爸一個模樣:「努力讀書,找一個穩定的好工作!」但是,換來的是鎮日與金錢拚搏,為了錢而工作,最後卻留下一些債務。而清崎的富爸爸告訴他,要成為有錢人的方法,就是讓錢為他工作,並指導他面對財務應有的IQ。 文中倡導的「現金流」概念,至今仍影響著許許多多人,甚至商業界、金融界也將現金流的遊戲概念運用在組織發展中。誠如書中所言,我們應該告訴我們的孩子,真正財務IQ能讓他們在受學校教育之餘,更懂得財務的現實。該是選擇富爸爸致富捷徑的時候了!
羅勃特•T•清崎 Robert T. Kiyosaki 出生於夏威夷的第四代日裔美國人。1982年,他創辦一家國際教育公司,向遍及全球的學員講授商業和投資課程。1994年,47歲的清崎賣掉自己的公司,實現了財務自由,提早退休。退休後,清崎出版了《富爸爸,窮爸爸》、《富爸爸,有錢有理》、《富爸爸投資指南》、《富爸爸財富執行力》、《富爸爸理財IQ》、《富爸爸商學院》、《富爸爸辭職創業》等書。
所謂「經濟自然學」,就是以生物學界自然觀察的敘述方式來解讀經濟學原理,也就是將觀念用故事的敘述方式呈現,並在日常生活中活用落實。最有趣的經濟學不會出現在課堂上或難解的方程式中,而是出現在真實世界裡──在電影院、在你車上,有時也在街上。從一九八○年代開始,獲獎無數的經濟學家羅伯?法蘭克就開始要求他的學生,針對日常生活所遇見的有趣事件與行為模式提出問題,並用經濟學原理加以解釋。他們的問題,以及讓人瞠目結舌的答案,顯示出經濟學原理確實在你我日常生活中運行。
作者在經濟學入門的課程裡,要求學生寫一篇五百字短文,題目是:「運用經濟學單一(或多種)原理,針對你在日常生活中親身觀察到的有趣事件或行為模式,提出問題與解答。」並規定:「篇幅以五百字為限,因為許多優秀的論文字數還要少得多。文章裡不能充斥複雜的術語,你要想像自己是跟一堂經濟學都沒上過的親友對話。最傑出的論文就是讓這種人也看得懂,也很少用到任何數學或圖表。」《經濟自然學》展現出經濟學原理如何為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供答案:為什麼女性模特兒就是賺得比男模特兒多?為何車上需要兒童安全座椅,飛機上就不用?為什麼是鯨,而不是雞,面臨絕種的危機?為什麼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大門還是有加鎖?為何硬幣的人頭像多為側面,而紙鈔則是正面肖像?為何有些汽車加油口設在左側,另一些在右側?為什麼冰箱通常只有冷藏室設有燈泡,而冷凍庫裡就沒有?為什麼男裝襯衣的鈕釘於衣服右邊,而女裝則釘在左邊?這一切的一切,看似與經濟學風馬牛不相及,但在作者的經濟學利刀下,萬事萬物都可以此剖開,看出箇中玄機。
這是一本針對社會大眾人士所撰寫的「經濟學」現象。
本書特色就是將基本的經濟學概念融人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以及各種有趣的故事當中,尤其是身邊的、貼近生活的故事中,通過一個個活潑生動的故事,來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經濟現象,以此引導讀者去領略經濟學的魅力與智慧。
書中所有的經濟學知識都是以經典故事作為引子,巧妙地點出經濟學知識,通俗易懂,即使你此前從未接觸過經濟學,也能夠輕鬆讀懂。
本書本著普及經濟學常識之目的,盡可能地把理論講得通俗易懂,希望能讓大家更深刻地體會經濟生活,無論是誰,都可以從這書獲得收益。
作者: 沃夫特.凱頓
出版社: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