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
在電影《海底總動員》裡,小丑魚尼莫在孵化之前,母親就不在了。單親爸爸馬林,抱著極度謹慎的心情伴隨 著尼莫成長。馬林不希望尼莫接觸、甚至靠近任何有一絲危險的東西,他巴不得時時刻刻伴在尼莫身邊,為孩子擋掉一切危難。只是,孩子總是會長大到想要去探索世界,就在一次好奇探看海面船隻的過程中,尼莫被人類捕捉了,也由此展開本片一連串的冒險歷程,幸好最終結局是父子團圓歡樂收場。 像馬林這樣把孩子帶在身邊,避免讓他接觸這世界的險惡與誘惑,大概會是大多數為人父母者的心願。但想想, 作父母的人也曾經年輕,曾經想要探勘這世界的種種未知、衝撞這社會現有的體制。青少年是難以用高壓及嚴規來長時間限制的,父母如何在以愛為前提之下,設立適當的界線,這不但是一項艱難的技術,實在可說是一門藝術了。 湯森德博士以他數十年的輔導經驗,加上他自己身為青少年父親的體悟,現在就要帶著身在迷惘中的父母,按部就班地學習如何走出迷霧,幫助自己家的青少年孩子能正確迎向未來的人生,也讓青少年更明白父母的立場。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及子女均有責任,加油,為青少年立界線,只要開始,都不算晚。
「勇氣就是我在公園跑步時跌倒,我沒有哭,自己起來繼續跑。」(4歲)
「成長是每天學一點新知識,並不是我們會天天長高的意思。」(7歲)
「快樂是我會幫助別人,不會欺負人。」(8歲)
「善良的人不罵人,或較少罵人。」(8歲)
「Freedom is about not being forced by people to do something you don’t want to. It is when you can just express yourself and be free to do anything you want and not be stopped by people.」 (10歲)
多少孩子都懂的基本做人道理,成年後的我們卻早已遺忘?
曾任教幼稚園和小學的Ms Yu向孩子授予音樂上的知識;
孩子卻教會她辨識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
他們透過清亮的眼睛、純真的心,
帶領大家觀賞世界的真實面貌。
世界本來就如此簡單,複雜的只是大人的腦袋。
隨著時間而失落了的寶貴人生課本,重新翻頁。
我想,如果我是正在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我會希望有人盡力達成兩件事: 第一件事,讓外科醫師能夠藉由器官移植手術,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第二件事,藉由成功的器官移植來撫慰捐贈者悲痛的家屬, 讓他們所愛之人的生命,得以在另一人身上延續下去, 讓一條走向盡頭的生命,成為另一人的人生恩典。 ——崔希•葛拉夫(本書作者) 很不幸的,貫徹她的遺願、 讓她得以在別人身上以另一種形式活著的時刻,已然到來。 她的父親在加護病房醫護人員面前走向我, 把手搭在我的肩上,直直的看著我的眼睛說: 「拜託你……照顧我的女兒,讓這件悲劇留下些好事。」 ——〈第三章 年輕妻子的遺願〉 這位沒有親人的男子,在將自己的器官捐贈出去後, 將會擁有另一種意義上的親人。 這個新的家人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 也不一定認識他的性格有多麼甜美和孩子氣, 但這位新家人將永遠不會忘記他,而且永遠記得自己欠他一條命。 ——〈第八章 另一種意義上的親人〉 差不多過了十分鐘,她抬頭望向我;她眼中已經沒有淚水, 告訴我:「你現在可以把她帶走了。」 當她溫柔的將女嬰遞給我時,我努力抑制著不哭出聲來。 我將女嬰放進搖籃,轉身面對這位勇敢的年輕母親, 我前去擁抱她,邊流淚邊感謝她在自己已經毫無希望之際, 仍願意捐出的不可思議的贈禮。 ——〈第十一章 最幼齡的捐贈者〉
器官移植是現代醫學的奇蹟之一, 讓許多罹患心、肺、肝或腎重症的病人,懷抱一線生機。 可是適合移植的器官來源不足,遠遠低於實際需求, 這使得器官捐贈領域, 充滿了供需張力、充滿了緊迫與焦慮, 也充滿了血汗與淚水,還充斥了謠言與誤解; 但這更是一個充滿大愛與希望的領域。 本書是美國器官移植協調員的現身說法, 透過一則則生死交關、驚心動魄的故事, 講述器官捐贈背後的真相, 包括腦死判定的標準和程序、器官摘取手術的現場報導、 捐贈者家屬面對親人死亡的抉擇、親情倫理的牽扯, 還有各族裔固有習俗文化的衝激…… 這是一堂堂意義深長的人生課, 讓我們對於死亡與生命,有了更深刻的凝思與了悟。
禁語行禪時龍應台瞬間決定:放下一切,回鄉陪伴失智的母親,開始寫信。十九封信是對生命信念的親身實踐;是對上一代的感恩致敬,是對下一代的溫柔提醒。當中有告白、反省、不捨或喃喃自語……
龍應台在書中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激,感激母親在兵荒馬亂時仍堅持讓女兒讀書,成就了今天的她;龍亦後悔自己並未在母親清醒時跟她訴說一切心中所想,而今母親早已認不得她。她提醒我們為人子女的,要好好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不要視父母的存在為理所當然。現代人生活忙碌,特別是青少年,十分自我,對父母不回應、常不回家也是等閒事,寧願分分秒秒掛在網上,也不願與父母多聊半句!龍應台藉自身經歷,溫柔地提醒我們,特別是年輕人,一定要把握現在,珍惜父母的一切,不要留下「樹欲靜而風不息 , 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