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之為「新界」,肇始於十九世紀末,但當中不少氏族、部落等,在新界一帶居住,至今已逾千年。位處新界的「屯門」,得名甚至較「香港」還早得多。
相信有不少同學都知道「屯門」乃古代「屯兵之門」,但大家對新界其他地區,認識又有多深呢?《趣談新界街道》一書,圖文並茂,將新界區的地名、街道等由來,為大家娓娓道出。
作者爾東如此說: 「新界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新界一名,是英國人給予的。之前,大家並不稱新界為新界。直至1898年,清朝和英國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新界一名從此誕生。意謂﹕這是新的租借地,有明確的界線。然而,我們是否真正認識這個表面上只有百多年歷史,實質上已有數千年文化的地方﹖ 我們也許會問,上水的水在何處﹖將軍澳的將軍是哪個朝代的人﹖紅梅谷為何沒有紅梅﹖大美督、大尾篤、大尾督、大美篤,哪個寫法才正確﹖關於這些問題,本書將一一為你解答。」
攝影師李健信自序: 「出版本書,不僅讓我窺探了各個地方的現貌,還造就了我多次尋訪歷史遺蹟的機會,例如親身體會元朗天后寶誕的會景巡遊和長洲太平清醮傳統文化的經驗。在當中,我看到了一幕幕大時代、小城市的轉變。 相片,確是老來回憶的好工具,它將歷史遺產具體地勾畫出來,呈現人們眼前。」
「生於斯,長於斯」,各位同學,你願意踏出一步,更深入認識我城我家的風土人物,繼往開來,共建明天嗎?
作者:爾東(文)、李健信(攝影)出版社:明報出版社
網上試閱: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94906 (同學可到圖書館借閱本書,以及它的姊妹作《趣談香港街道》及《趣談九龍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