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如果我是正在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我會希望有人盡力達成兩件事: 第一件事,讓外科醫師能夠藉由器官移植手術,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第二件事,藉由成功的器官移植來撫慰捐贈者悲痛的家屬, 讓他們所愛之人的生命,得以在另一人身上延續下去, 讓一條走向盡頭的生命,成為另一人的人生恩典。 ——崔希•葛拉夫(本書作者) 很不幸的,貫徹她的遺願、 讓她得以在別人身上以另一種形式活著的時刻,已然到來。 她的父親在加護病房醫護人員面前走向我, 把手搭在我的肩上,直直的看著我的眼睛說: 「拜託你……照顧我的女兒,讓這件悲劇留下些好事。」 ——〈第三章 年輕妻子的遺願〉 這位沒有親人的男子,在將自己的器官捐贈出去後, 將會擁有另一種意義上的親人。 這個新的家人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 也不一定認識他的性格有多麼甜美和孩子氣, 但這位新家人將永遠不會忘記他,而且永遠記得自己欠他一條命。 ——〈第八章 另一種意義上的親人〉 差不多過了十分鐘,她抬頭望向我;她眼中已經沒有淚水, 告訴我:「你現在可以把她帶走了。」 當她溫柔的將女嬰遞給我時,我努力抑制著不哭出聲來。 我將女嬰放進搖籃,轉身面對這位勇敢的年輕母親, 我前去擁抱她,邊流淚邊感謝她在自己已經毫無希望之際, 仍願意捐出的不可思議的贈禮。 ——〈第十一章 最幼齡的捐贈者〉
器官移植是現代醫學的奇蹟之一, 讓許多罹患心、肺、肝或腎重症的病人,懷抱一線生機。 可是適合移植的器官來源不足,遠遠低於實際需求, 這使得器官捐贈領域, 充滿了供需張力、充滿了緊迫與焦慮, 也充滿了血汗與淚水,還充斥了謠言與誤解; 但這更是一個充滿大愛與希望的領域。 本書是美國器官移植協調員的現身說法, 透過一則則生死交關、驚心動魄的故事, 講述器官捐贈背後的真相, 包括腦死判定的標準和程序、器官摘取手術的現場報導、 捐贈者家屬面對親人死亡的抉擇、親情倫理的牽扯, 還有各族裔固有習俗文化的衝激…… 這是一堂堂意義深長的人生課, 讓我們對於死亡與生命,有了更深刻的凝思與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