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只是死背書﹖當然不是!
學習歷史是訓練批判思考,而學習過程亦有一些策略方法。 要提升學習歷史的思考能力,本書提供了一些具體的方法。
全書共有五章,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在解釋建立歷史考格局的三個主要基礎,氣候、環境和時間。而第二部則進入歷史思考的方法,說明如何進行脈絡性思考。
以第一章「氣候創造歷史」為例,作者提起「氣候」在歷史教科書中一直是缺席的。但是,如果要放入「氣候」議題,歷史課程應該怎麼處理?氣候如何變遷,是氣候學、地質學的專業,歷史課程可以關注的應該是:在那些「氣候變遷」的狀況下,人類的社會活動會遭遇到哪些影響?因此做出什麼相對應的「決策」?而這樣的行動又導致何種歷史的演變? 他具體引用中國歷史及世界歷史的一些重要史事作為說明的理據。
又例如第四章之「脈絡化的理解」,作者提醒我們切勿以瑣碎片段的學習歷史,他以工業革命為例,將其發展歷程有組織性的串聯,理解歷史事件的變遷及進程。他明確地指出同學在學習工業革命時,不應只看到某一個生產環節的改變,而是要同步理解這個改變如何牽動整個系統的發展,一個環節完成後,便會開啓一個新的需求或發明的循環,周而復始。這種環環相扣、相輔相承的思考,可以令學生更易理解分析歷史事件。
至於第五章「原來歷史這樣學」,作者則進一步引導我們解析學習歷史時應有的思考模式。他建議學生在課堂中認真參與討論。而在課後,生應該嘗試做筆記,這可以令所學的知識脈絡化,並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